东北网11月16日讯 昨天是本报与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专家帮市民“免费鉴宝”活动的第五天。在鉴宝过程中,藏宝者们带来的老物件不少,但精品不多。有的书画经鉴定后被确认为印刷品。专家提醒,收藏文物切勿盲目,以免被骗上当。
推荐阅读 价低质优朝鲜画 升值潜力不容小觑 朝鲜与中国是近邻,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。近年来朝鲜画家的作品已数次在中国亮相2009年时值中朝建交60周年,为庆祝我国60... 中国代表反对拍卖圆明园文物等非法流失经过认证的"猫王"的头发 拍出200 蔡国强意外出局 2009年全球艺术权 让世人无法解释的遗迹 全球十大远古谜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未来期望甚 蓝、黄、橙、红雨雪警报:"白雪公主" 吹响美术世界“集结号” 引领艺术市场马未都说 现在是收藏纯木质家具最后机 京城有了工美经纪人公司 全球聚焦“胡奥会”:会晤共筑"中美" 今日焦点:陈炉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亟待加 流失珍宝归来 国内拍场将首现从高到低 拍卖市场:重新勾勒“买得起的艺术品” 昨日9时,“免费鉴宝”准时开场,看见专家们入座,排队等候的市民忙着做起了准备,将手中用报纸、塑料袋包裹的“宝贝”一件件展开,一些装在编织袋、旅行包中的大家伙干脆抱在怀中。
在鉴宝活动中,不少藏宝者都带来了古代名画,但真迹不多,其中不少人是花了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的,鉴定后却是印刷品。从牡丹江市赶来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。记者看到他时,他正从包里往外拿一卷书画,小心翼翼地将裹在画上的一层层报纸剥开。他说,这是前几年他花了几千元买来的。卖家当时说,这是明代大画家的真迹。他自己也觉得像好东西,留着肯定值钱,就一直珍藏在家中,平时都没有随便碰过。经过仔细查看,专家告诉张先生,他的画是现代制的,其实是印刷品,只能作为艺术品欣赏。
来源:www.artxun.com
此外,在昨天的鉴宝现场,很多市民带来不同样式的掸瓶和帽筒。专家认为,这些物件在黑龙江省的大量留存和“闯关东”有很大关系。据专家丁元海介绍,掸瓶在民国时期比较多,在关里比较时兴,一些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东北,这些物件也随之而来。其实这些老物件就是当年百姓家嫁女时的陪嫁瓶,和帽筒、梳妆台一样,后来,发展成为居家摆设,相当于当年流行的三大件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